1、运用整合和多元思维重新思考幼儿园课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学习和借鉴的是与之前的直接教学和分科教学截然不同的基于游戏的学前教育模式,DAP教育更是如此。从教育哲学上说,这是教师主导和儿童主导的对垒,也是所谓训导主义课程和建构主义课程的争锋。实际上,美国学前教育领域长久以来也存在类似的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

  我们今天的责任,或者说德培(DAP)要做的,是放弃非此即彼的教育哲学,运用整合思维思考幼儿园课程问题,走出直接教学和活动教学的对立、分科教学和综合教学的对立,让知识的接受和经验的获得不再对立并走向和解,让幼儿能够在适合年龄特征、适合个体发展和适合文化环境的条件下得到有效发展。

  就德培(DAP)课程而言,我们并不是要学习某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并试图找到所谓的最优道路,而是致力于用整合的方法,在多种课程模式的学习与借鉴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课程模式。我们只有运用一种整合及多元的思考方式,才能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更高位的思考。

     2、致力于创造适合中国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模式。

  DAP并没有对某一种课程模式有所偏好,而是倡导殊途同归的理念。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多种学前教育模式的现实状况,其实并不让人乐观:在“活动学习”中拉开序幕,“蒙台梭利”成为再次选择,“瑞吉欧”让我们从头再来,“多元智能”要我们再回起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走了一条学习西方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道路,在各种模式间徘徊和打转,却少有突破。我们往往引进新的课程模式之后就直接应用,缺乏对于这种课程模式的深入思考、有效整合以及本土化研究。也有研究者指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存在模仿课程形式而失却课程精神的现象”。

  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德培(DAP)课程设计的时候,以多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作为蓝本,用“发展适宜性”的原则对之进行深入分析,在透彻认识各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状况,深刻认识到“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这四个前提要素,创造出适合中国儿童的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性学前教育课程体系。